發(fā)布時間:2024-06-26 10:20:41 發(fā)布人:銳勝人力資源 瀏覽次數:309次
下班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喪生
工亡勞動者親屬獲得
交通事故侵權人相應賠償后
是否可以再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賠償?
近日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法院
審結一起工傷保險待遇糾紛案件
2021年7月21日,鄧某入職某勞務公司,在勞務公司承包項目的工地上從事雜工,雙方未簽署勞動合同,約定月薪5700元。同年8月2日,鄧某在步行下班途中被一輛貨車撞倒身亡,后經人社局認定為工傷。鄧某親屬將勞務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支付一次性工亡補助金985660元、親屬撫恤金754110元等費用。
被告勞務公司辯稱,鄧某的死亡系與第三人發(fā)生交通事故所致,與勞務公司無關,不承認鄧某死亡為工傷。且鄧某親屬已獲得相應交通事故責任賠償,不應重復受償,主張不支持雙重賠償或采用補充模式賠償。
法院經審理查明,鄧某與勞務公司未簽署勞動合同,并未為鄧某辦理社會保險參保手續(xù)。鄧某因與第三人發(fā)生交通事故身亡,第三人及保險公司已向鄧某親屬一次性賠償了醫(yī)療費、死亡賠償金、喪葬費、撫養(yǎng)費、精神損失費共計67.83萬元。后人社局出具的工傷決定書認定鄧某發(fā)生交通事故導致死亡為工傷,鄧某親屬申請勞動仲裁,因鄧某發(fā)生工傷前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后勞務公司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認定工傷決定書,被駁回。
法院認為,本案焦點為第三人侵權責任與工傷保險責任競合時,勞動者能否同時獲得雙重賠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勞動者因第三人原因導致工傷的,既可以向第三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也可以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待遇和人身損害賠償屬不同法律關系,兩者責任性質、構成要件、請求權基礎和責任承擔主體均不相同,因此勞動者鄧某的家屬有權分別就工傷保險關系和侵權法律關系提起訴訟,并要求相關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從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精神及過錯方承擔風險的原則出發(fā),工亡勞動者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應優(yōu)先得到保護,未履行參保義務的用人單位應當確保勞動者工傷待遇的實現。鄧某與妻子共生育4名子女,尚有未成年子女1名。
綜上,法院判決勞務公司向鄧某親屬支付一次性工亡補助金98.56萬元及對鄧某未成年子女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7萬元,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勞務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由政府介入、向社會統籌保險資金的工傷社會保險制度產生,工傷事故救濟出現工傷保險賠償和侵權人身損害賠償兩種途徑。工傷保險待遇是勞動者因工傷發(fā)生損害而獲得的補償,人身損害賠償是法律以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承擔方式救濟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或其近親屬的法律救濟制度,故工傷保險待遇請求權與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雖然可能基于同一損害事實,但兩者存在于不同的法律關系中,兩者的責任性質、構成要件、請求權基礎和責任承擔主體均不相同,不因受害人親屬先行獲得一方賠償、實際損失得到全部或部分補償而免除或減輕另一方的責任。同時,基于民法上的損失填平原則和保險法上禁止得利原則,對第三人已經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勞動者及其親屬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應扣除實際產生的醫(yī)療費。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勞務公司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fā)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對此,用人單位要及時依法和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并履行為勞動者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等義務,既保障勞動者權益,又有利于化解用工風險。勞動者應了解申請工傷認定的法定程序,發(fā)生工傷事故后,注意收集自身情況符合工傷認定條件的證據,在規(guī)定期限內向統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起工傷認定申請,必要時依法正當行使訴訟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